Promise 对象简介
Promise 是异步编程的一种更优的解决方案,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回调函数产生的“回调地狱”的问题。Promise 最早由社区提出和实现,ES6 将其写进了语言标准,统一了用法,原生提供了 Promise
对象。Promise 提供统一的 API,各种异步操作都可以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处理。
==Promise 允许将回调函数的嵌套改成链式调用,即用同步的方式去写异步代码,使异步代码看起来像是线性结构。==
Promise 对象的两个特点
- 对象的状态不受外界影响。
Promise 对象代表一个异步操作,有三种状态:pending(进行中)、fulfilled(已成功)和 rejected(已失败)。只有异步操作的结果可以决定当前是哪一种状态,任何其他操作都无法改变这个状态。这也是 Promise 这个名字的由来,它的英语意思就是“承诺”,表示其他手段无法改变。
- 一旦状态改变,就不会再变,任何时候都可以得到这个结果。
Promise 对象的状态改变,只有两种可能:从 pending 变为 fulfilled 和从 pending 变为 rejected。只要这两种情况发生,状态就凝固了,不会再变了,会一直保持这个结果,这时就称为 resolved(已定型)。如果改变已经发生了,你再对 Promise 对象添加回调函数,也会立即得到这个结果。这与事件(Event)完全不同,事件的特点是,如果你错过了它,再去监听,是得不到结果的。
注意,我们一般说的 resolved,是指 Promise 对象的状态从 pending 变为 fulfilled,即异步操作成功。
Promise 对象的缺点
Promise 也有一些缺点:
- 首先,无法取消 Promise,一旦新建它就会立即执行,无法中途取消。
- 其次,如果不设置回调函数,Promise 内部抛出的错误,不会反应到外部。
- 第三,当处于 pending 状态时,无法得知目前进展到哪一个阶段(刚刚开始还是即将完成)。
Promise 对象基本用法
ES6 规定,Promise
对象是一个构造函数,用来生成 Promise
实例。该构造函数接受一个函数作为参数,该函数的两个参数分别是 resolve
和 reject
。它们是两个函数,由 JavaScript 引擎提供,不用自己部署。
resolve
函数的作用是,将 Promise 对象的状态从“未完成”变为“成功”(即从 pending 变为 resolved),在异步操作成功时调用,并将异步操作的结果,作为参数传递出去;reject
函数的作用是,将 Promise 对象的状态从“未完成”变为“失败”(即从 pending 变为 rejected),在异步操作失败时调用,并将异步操作报出的错误,作为参数传递出去。- 如果调用
resolve
函数和reject
函数时带有参数,那么它们的参数会被传递给回调函数。
1 | const promise = new Promise(function(resolve, reject) { |
Promise 实例生成以后,可以用 then 方法分别指定 resolved 状态和 rejected 状态的回调函数。then 方法可以接受两个回调函数作为参数。
- 第一个回调函数是 Promise 对象的状态变为 resolved 时调用,
- 第二个回调函数是 Promise 对象的状态变为 rejected 时调用。
- 其中,第二个函数是可选的,不一定要提供。
- 这两个函数都接受 Promise 对象传出的值作为参数。
1 | promise.then( |
下面是一个 Promise
对象的简单例子。
1 | // 一段时候后进行打印 |
Promise.prototype.then()
Promise 实例具有 then、catch、finally 方法,也就是说,then、catch、finally 方法是定义在原型对象 Promise.prototype 上的。
then 方法的作用是为 Promise 实例添加状态改变时的回调函数。
then 方法可以接受两个回调函数作为参数。第一个回调函数是 Promise 对象的状态变为 resolved 时调用,第二个回调函数是 Promise 对象的状态变为 rejected 时调用(可选)。
then 方法返回的是一个新的 Promise 实例(注意,不是原来那个Promise实例)。因此可以采用链式写法,即 then 方法后面再调用另一个 then 方法。
1 | getJSON('/post/test.json') |
Promise.prototype.catch()
Promise.prototype.catch 方法是 .then(null, rejection)
或 .then(undefined, rejection)
的别名,用于指定发生错误时的回调函数。
1 | promise |
Promise 对象的错误具有“冒泡”性质,会一直向后传递,直到被捕获为止。也就是说,错误总是会被下一个 catch 语句捕获。
最佳实践:一般来说,不要在 then 方法里面定义 reject
状态的回调函数(即 then 的第二个参数),总是使用 catch 方法。一般总是建议,Promise 对象后面要跟 catch 方法,这样可以处理 Promise 内部发生的错误。
1 | // bad |
Promise.prototype.finally()
finally 方法用于指定不管 Promise 对象最后状态如何,都会执行的操作。该方法是 ES2018 引入标准的。
我们一般在 finally 方法中关闭服务和资源。
finally 方法的回调函数不接受任何参数,这意味着没有办法知道前面的 Promise 状态到底是 fulfilled 还是 rejected。这表明,finally 方法里面的操作,应该是与状态无关的,不依赖于 Promise 的执行结果。
1 | promise |
finally 本质上是 then 方法的特例。如果不使用 finally 方法,同样的语句需要为成功和失败两种情况各写一次。有了 finally 方法,则只需要写一次。
1 | promise |
Promise.prototype.finally() 底层实现:
1 | Promise.prototype.finally = function(callback) { |
Promise.all()
Promise.all 方法用于将多个 Promise 实例,包装成一个新的 Promise 实例(并发请求)。
1 | const p = Promise.all([p1, p2, p3]); |
Promise.all 方法接受一个数组作为参数,p1、p2、p3 都是 Promise 实例。p 的状态由 p1、p2、p3 决定,分成两种情况。
- 只有p1、p2、p3的状态都变成 fulfilled,p 的状态才会变成 fulfilled,此时 p1、p2、p3 的返回值组成一个数组,传递给 p 的回调函数。
- 只要 p1、p2、p3 之中有一个被 rejected,p 的状态就变成 rejected,此时第一个被 reject 的实例的返回值,会传递给 p 的回调函数。
1 | function someAsyncThing(value) { |
Promise.race()
race:赛跑
Promise.race 方法同样是将多个 Promise 实例,包装成一个新的 Promise 实例。
1 | const p = Promise.race([p1, p2, p3]); |
上面代码中,只要 p1、p2、p3 之中有一个实例率先改变状态,p 的状态就跟着改变。那个率先改变的 Promise 实例的返回值,就传递给 p 的回调函数。
Promise.resolve()
Promise.resolve 方法用于将现有对象转为 Promise 对象。
Promise.race 方法的参数与 Promise.all 方法一样,如果不是 Promise 实例,就会先调用 Promise.resolve 方法,将参数转为 Promise 实例,再进一步处理。
1 | // 将 jQuery 生成的 deferred 对象,转为一个新的 Promise 对象 |
1 | Promise.resolve('foo') |
Promise.reject()
Promise.reject(reason) 方法也会返回一个新的 Promise 实例,该实例的状态为 rejected。
Promise.try()
让同步函数同步执行,异步函数异步执行,并且让它们具有统一的 API。
1 | const f = () => console.log('now'); |
Promise 库
Bluebird:http://bluebirdjs.com/docs/api/promise.try.html
Q:https://github.com/kriskowal/q
when:https://github.com/cujojs/when
注意事项
- Promise 新建后就会立即执行
1 | let promise = new Promise(function(resolve, reject) { |
1 | setTimeout(function() { |
- 调用 resolve 或 reject 并不会终结 Promise 的参数函数的执行。
1 | new Promise((resolve, reject) => { |
一般来说,调用 resolve 或 reject 以后,Promise 的使命就完成了,后继操作应该放到 then 方法里面,而不应该直接写在 resolve 或 reject 的后面。所以,最好在它们前面加上 return 语句,这样就不会有意外。
1 | new Promise((resolve, reject) => { |
- Promise 的
resolve
函数的参数是另一个 Promise 实例。即一个 Promise p1 的结果是返回另一个 Promise p2,那么 p1 的状态由 p2 决定。
1 | const p1 = new Promise((resolve, reject) => { |
- Promise 内部的错误不会影响到 Promise 外部的代码,通俗的说法就是“Promise 会吃掉错误”。
1 | const someAsyncThing = function() { |
- 如果 Promise 状态已经变成 resolved,再抛出错误是无效的,即不会被捕获。因为 Promise 的状态一旦改变,就永久保持该状态,不会再变了。
1 | const promise = new Promise(function(resolve, reject) { |